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26

26.关于各种良善和

26.关于各种良善和真理。无限多样性是存在的,永远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事物(7236, 9002节)。天堂也有一种无限多样性(684, 690, 3744, 5598, 7236节)。天堂里的多样性是良善的多样性,它们是那里的一切差别的基础(3519, 3744, 3804, 3986, 4005,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 9002节)。这些多样性是由真理决定的;真理多种多样,每个人都通过真理而拥有良善(3470, 3519, 3804, 4149, 6917, 7236节)。这就是天堂里的一切天使社群和社群里的一切天使是如何彼此有别的(690, 3241, 3519, 3804, 3986, 4067, 4149, 4263, 7236, 7833, 7836节)。但他们因从主所获得的爱而行如一体,并关注一个目的(457, 3986节)。

一般来说,良善和真理照层级被区分为属世,属灵和属天的(2069, 3240节)。大体上,良善和伴随的真理有三个层级,与三层天堂相匹配(4154, 10270节)。良善和真理在内在人中有三个层级,在外在人中也有三个层级(4154节)。有属世良善,文明良善和道德良善(3768节)。有些人与生俱来的属世良善在来世不是良善,除非它变成属灵良善(2463—2464, 2468, 3408, 3469, 3470, 3508, 3518, 7761节)。关于属灵的属世良善和非属灵的属世良善(4988, 4992, 5032节)。有理性真理和事实或记忆真理(1904, 1911, 2503节)。

属天的奥秘 #922

922.“拿各类洁净

922.“拿各类洁净的牲畜、各类洁净的飞鸟”表示仁之良善和信之真理。这在前面已经说明:“牲畜”表示仁之良善(45, 46, 142, 143, 246节),“飞鸟”表示信之真理(40, 776节)。燔祭是由牛、羔羊和山羊,以及斑鸠和雏鸽制成的(利未记1:2-17; 民数记15:2-15; 28)。这些是洁净的牲畜,它们各自都表示某种特定的天堂属性。由于它们表示古教会中的这些事物,并在随后的教会中代表它们,所以很明显,燔祭和祭物只是内在敬拜的代表;当与内在敬拜分离时,它们就论为偶像崇拜。凡精神正常的人都能看到这一点,因为祭坛不就是石头制成的东西吗?燔祭和祭物不就是宰杀的动物吗?敬拜若要成为神性,就必须代表敬拜者所知道并承认的某种天堂事物,他们出于这种事物而敬拜它们所代表的那一位。
这些事物是主的代表,没有人不能知道这一点,除非他不愿意去理解关于主的事。正是通过内在事物,也就是仁和源于仁的信才会看到、承认并相信被代表的那一位,这一点从先知书很清楚地看出来,如耶利米书: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将燔祭加在你们的祭物上,吃肉吧!因为我将你们列祖从埃及陆地领出来的那日,燔祭和祭物的事我并没有向他们提说,也没有吩咐他们。我只吩咐他们这一件,说,当听从我的声音(voice),我就作你们的神。(耶利米书7:21-23)
“听从”或顺从祂的“声音”(voice)是指顺从律法,而律法的全部都集中在这一条诫命上:要爱神高于一切,并爱邻如己,因为律法和先知都依赖于这条诫命(马太福音22:37-40; 7:12)。诗篇:
耶和华啊,祭物和供物,你不喜悦;燔祭和赎罪祭非你所要。我的神啊,我乐意遵行你的旨意,你的律法在我心里。(诗篇40:6, 8)
在撒母耳记,撒母耳对扫罗说:
耶和华喜悦燔祭和祭物,岂如喜悦听从耶和华的声音(voice)呢?看哪,顺从胜于祭物,听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记上15:22)
“听从祂的声音(voice)”表示什么,这明显可见于弥迦书:
我朝见耶和华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人哪,祂已指示你何为善;耶和华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平,好怜悯,谦卑地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6-8)
这就是“拿洁净的牲畜和飞鸟为燔祭”所表示的。阿摩司书:
你们虽然向我献燔祭和礼物,我却不悦纳,也不垂顾你们肥畜的平安祭。惟愿公平如诸水滚滚,公义如大河滔滔。(阿摩司书5:22,24)
“公平”表示真理,“公义”表示良善,这两者都源于仁爱,是内在人的“燔祭和祭物”。何西阿书:
我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何西阿书6:6)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知,当仁和信不存在时,祭物和燔祭是何性质;还明显可知,洁净的牲畜和洁净的飞鸟因表示仁与信之良善,故也代表它们。

属天的奥秘 #7055

7055.“往旷野去

7055.“往旷野去”表在此之前没有这种事物,也就是没有这种结合存在的地方。这从“旷野”的含义清楚可知,“旷野”是指至今几乎没有生命的地方(参看1927节),因而是指没有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真理的地方(4736节),因为这些就是那带来生命;但此处的意思是没有直接从神性发出的真理与间接发出的真理的结合之地。“亚伦往旷野去迎接摩西”表示结合要在那里实现。至于这种结合,要知道,间接从神性发出的真理可能存在于一个人身上,然而却尚未与直接从神性发出的真理结合。
  不过,由于这个问题是一个奥秘,非常模糊,故有必要举例说明。例如,有些人照着他们为自己所确证的教会教义进行思考和教导,却只基于以下事实知道它们是不是真理:它们形成教会教义的一部分,它们是由博学、著作的人士提出的。间接从神性发出的真理有可能存在于这些人身上;但它仍未与直接从神性发出的真理结合。因为如果它真的被如此结合,他们就会拥有为了真理,尤其为了生活而对认识真理的情感。他们还会因此被赋予一种觉知,即在他们为自己确证之前,觉知其教会的教义事物是不是真理;会看到确证每一件事的证据是否与真理本身一致。
  再以先知为例,圣言是通过他们来写的。他们完全照着来自神性的灵所口述的来写,因为他们所要写的实际的话是在他们耳内说出来的。与他们同在的真理是间接从神性,也就是通过天堂发出的那种;因此,它不是直接从神性发出的真理;因为他们对所听到的一切细节在内义上表示什么没有觉知。事实上,只有当这两种真理结合时,这种觉知才会存在,如前所述。这两种真理很少在一个世人身上结合,但它们在天堂里的所有人身上结合,尤其在那些在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里的人身上结合。它们不会在一个世人身上结合,除非这个人已经重生到这种程度,他能从感官层被提升向其心智的理性层,从而被置于天使所在的天堂之光。对每个人来说,来自神的流注的确既直接也间接而来(参看6063, 7004节);但这二者的结合只发生在那些对源于良善的真理有觉知的人身上。因为那些直接神性流注与间接神性流注已在他们身上结合的人允许自己被主引导;但那些这两种流注没有他们身上结合的人则引导自己,并喜欢引导自己。由此可见“旷野”在此表示什么,即表示没有结合的地方。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